《粉彩百鹿尊》《粉彩九桃天球瓶》《古彩锦鸡将军罐》《墨彩观音赏盘》……北京市西城区南滨河路25号京彩瓷博物馆里,一件件造型活灵活现、勾画描绘细致、各具特色的美丽瓷器正在展出。
“南有广彩,北有京彩。”作为中国瓷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,京彩瓷匠人们制作的瓷器有的远渡重洋,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政要,有的成为日用器皿进入千家万户。从小学徒到中流砥柱,京彩瓷第五代传承人杨雪在这里工作了11年,支撑她的是对于传承瓷器技艺的执着信念。
(相关资料图)
百年京彩瓷的传承与坚守
“京彩瓷有三大特点:一是薄、纯、脆。二是绘瓷技艺,京彩瓷为釉上彩,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。使用的颜色来自玉石、玛瑙等稀有矿物,颜色经久不衰。三是均为手绘,粉彩、古彩、新彩、墨彩和珐琅彩等技艺展现着中国瓷文化的神韵。”在谈论自己的专业时,平时内向寡言的杨雪侃侃而谈。
90后杨雪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,2012年进入居仁堂学习陶瓷彩绘,并拜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、京彩瓷第四代传承人白莉为师。
作为京彩瓷第五代传承人,杨雪一开始来到这里只是偶然。“我是在报纸上看到的招聘信息,虽然喜欢画画,但对于陶瓷彩绘是零基础,当时完全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。”
“我记得面试时这里的环境特别破败,有一种沧桑感。走过一排老房子,在胡同里拐弯再上一截小楼梯,我们的车间就在那里。印象最深的是泛着霉点和黄色的墙,以及不同样式、颜色的桌子一张挨着一张,就像一个小作坊。”杨雪记忆犹新。
简陋的环境让杨雪心生退意,而吸引她留下来的是破旧车间里摆放着的熠熠生辉的瓷器。“当时架子摆放的瓷器比现在看到的这些要更精致更细致。在那么艰苦的地方,这些人是怎么做出如此华丽的东西的?我一边好奇一边学习。”
选胎描图、拍图搓料、打料勾线、配色擦图、填色彩色、窑前检验、落款装窑、烧窑出窑、成品定级……京彩瓷制作有着极强的专业性。从画线条开始,描边开脸、画人画物,每个学徒都要度过漫长的练习时间。
“时间一晃就过去了,最近被问才发觉原来已经过去了很久。让我坚持下来的是一种经过漫长手作后作品诞生的感觉,那是来自内心的成就感,无法言表。”回忆多年来的经历,杨雪觉得很值得,“当初公司在破败不堪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真金不怕火炼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力量感。”
精益求精,履行传承责任
身边的同事陆陆续续来了又去,杨雪依旧稳稳地坐在桌子前,画着自己的瓷器。
走进京彩瓷的制作车间,这里的每个人都埋头于自己手里的工作,专心专注,不受外界影响。“我们一天坐8小时很平常,赶工期的话甚至一天画十几个小时。”杨雪告诉记者,“按理说画一两个小时应该起身活动活动,但是一旦开始上手画画,尤其是笔顺的时候特别想继续下去,那个状态很难得。”
精于工、匠于心、品于行,这是杨雪一直秉持的信念。京彩瓷用料考究、工艺独特、制作工序复杂。一件作品从设计到出炉,常常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。“例如这件《粉彩百鹿尊》有‘一鹿三千笔’之说,正常工期要6个月左右,制作过程需要上百道工序。”
这件瓶子的颜色可以再好一些,那个盘子的花卉构图排布可以更完善……杨雪对自己的作品总是精益求精,走到一件瓷器前都有不同的改进意见,“做出来不满意的地方总会记得,想着下次生产一个比它更好的,改良迭代。”
从2016年至今,杨雪在冬奥会等重要活动上,作为非遗传承人,指导国内外友人体验非遗技艺。她制作的《新彩关羽瓷板》《新彩丝路花羽赏盘》《新彩雪绒花牡丹赏瓶》《新彩富贵和谐冬瓜瓶》等作品,被赠予多位外国政要。
2018年,杨雪被评为北京市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仿古瓷传承人,2021年荣获“北京老字号工匠”称号,2022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。“这些荣誉不断激励我进步,也让我一直思考怎样履行好传承人责任,怎样才能把从师傅手中接过的名为‘传承’的接力棒传递下去。”她说。
让车间越来越好
“我刚来单位的时候,每天只要坐在那里画就行了,那个状态特别安逸快乐。”从坐着画画到如今身兼数职,杨雪已经成为京彩瓷的中流砥柱。日常除了产品开发,她还要负责京彩瓷的车间生产大小事务,开展技能培训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等工作。
“现在的生产更讲究定制化,更需要了解市场,做出来作品要考虑卖得出去。”杨雪说。
另一个难题是人才流失。这些年,杨雪觉得自身压力越来越大。“现在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只有两个人,我就成了最年轻的主力。”
尽管如此,杨雪对每位前来面试实习的年轻人,都会提醒他们做好职业规划,给他们考虑的时间。“京彩瓷的制作是一项长期工程,培养人才的成本很大。新人的培养是用活儿砸出来的,从熟悉油料特性到画线条图案都需要时间。刚开始的一两年,新人可能无法独立做出一个能卖出去的成品。”
与从业之初相比,杨雪明显感受到工艺美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,人们的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。
“接下来的目标是提升自己,做好传承工作,让车间越来越好,助力企业更好地发展。”压力虽大,但她有信心走下去。
标签: